《找规律》说课稿

时间:2023-10-22 20:24:16
《找规律》说课稿15篇

《找规律》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规律》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循环排列规律的同时,发现难找的规律。

二、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 ……此处隐藏31817个字……系,感受数学价值。

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灯、黑白棋子”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3.关注数学方法的渗透,学会数学思考。

(1)抽象和概括。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改变了“由一个例题就总结规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在丰富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共同点,总结规律。这样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经历了抽象概括的过程。

(2)迁移和类推。

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使学生的认知经历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把握本质东西,如本节课学生经历“3个图形为一组依次排列,推出第17个图形是什么;进而按照规律推出第19个、24个图形各是什么”后,进一步引导推想:“2个花盆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3个彩灯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由具体例子推想到一般情况,渗透迁移和类推思想。适时提升,有效促进心智发展。

(3)多角度观察思考。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一组图形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力图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如:ABCDBCDBCD……和ABCDEFCDEFCDEF……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力求让整节课更协调、有更好的效果。

(4)操作中加深理解。在图形的循环排列变化中,为了更显直观。在图形的循环排列中,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使规律更加显现。

《《找规律》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