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时间:2024-03-27 13:57:02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山洞“深”“难”“奇”,因有人“怠而欲出”,自己随之而出,所以不能“极夫游之乐”。接着,作者转入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样就把人分成两类,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游览爬山,也适用于一切工作。王安石深知,欲达险远,首先需要立志,这是主观条件。没有远大志向就永远到达不了“险远”。有了志,就要持之以恒,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否则,也不能到达“险远”。在此基础上,自身还要有足够的力量。以上三个方面,志、恒、力都是攀登者自身具备的条件,可谓内部条 ……此处隐藏20105个字……从第一段交代看,作者参加游览的三个点是什么?(出示游褒禅山示意图)

由学生思考前两段与后文的关系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二、思考讨论

1、学生自读全文,思考本文与其他游记的异同。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弄清本文形式上是游记,内容上其实是议论文。

2、议论的标志是哪个句或字?(“于是余有叹焉”的“叹”,“有所得”的“得”),“叹”“得”指的是什么?(两个观点:①尽吾志;②深思慎取)

3、教师结合资料补充王安石变法及其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

4、思考:王安石游褒禅山有“得”,你还会有哪些“得”?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

三、反馈巩固

1、归纳写法。

问题设置: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处世治学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意在指导学生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明确: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2、理清思路。(幻灯片出示课文结构图)

3、指导背诵3、4段。

4、简要总结:文言文学习要熟读精思,要因言悟道。

四、拓展迁移

1、学以致用:联系学生实际谈谈志、力、物三者之间关系。(可以预设名校、重点班问题;家教问题。老师、学校都是“物”、是外因,学习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努力)

板书设计

记叙(议论的基础)——山院洞碑

议论(记叙的深化)——尽志无悔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